时下,在广西鹿寨县江口乡水碾村的蔬菜基地,一个投资30万元、占地4亩的蔬菜交易大棚正在紧张建设中,这将改变当地蔬菜种植户沿公路开展蔬菜交易的历史。而建设这一交易大棚,是不久前当地干部到村里开“夜会”听取群众意见后办的一件实事。
水碾村桥寨屯村民小组长许达华是当地蔬菜种植大户。他说,水碾村的2000多亩蔬菜基地,生产出的番茄、辣椒等瓜果类蔬菜远销湖南、上海等地,每到蔬菜上市旺季,收购商纷至沓来。但由于缺乏交易场地,村民只能将蔬菜堆在公路边等待装运,有时候公路两旁会排起长达数百米的长龙。
今年初的一个晚上,江口乡干部下乡来到水碾村,召集群众开“夜会”听取群众意见,许达华提出建设蔬菜交易大棚的想法。乡干部认为这是一个合理化建议,并认为不仅应建交易大棚,还应为当地蔬菜种植合作社建一个办公地点,以便发挥种植技术培训、信息交流的作用,这让村民喜出望外。春节后,这一交易大棚就开始动工兴建了。
江口乡丹竹村丹竹屯村民在“夜会”时提出村里缺乏文体设施,半个月后,丹竹屯文体中心的规划设计就出炉了。干部积极为丹竹屯整合筹措资金、村民投工投劳,目前文体中心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。
鹿寨县委组织部长韦海晋告诉记者,鹿寨县从今年开始推行“夜会”“夜谈”制度,利用晚上农民闲暇时间,组织包村的乡领导、党员以及群众代表每周至少到该村一个屯召开一次“夜会”,或者下访到一户或几户农民家中进行“夜谈”,了解社情民意。
“时下正是春耕农忙时节,干部白天下乡征求意见有可能找不到人,或者找到人又不集中,不利于工作的开展,晚上农户回家吃过饭就是休息时间,就有可能把白天下乡三四次都没办到的事情,一次就办好了。”韦海晋说,“夜会”“夜谈”是适合当地农村工作实际的一种工作方法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鹿寨县干部已进村入屯开“夜会”200余场,征集到意见建议2000多条。
“夜会”“夜谈”,是老一代干部在农村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、老传统,但近年来随着干部“走读”风气滋长,这一老传统渐渐被抛弃、遗忘。在鹿寨县,由于相当部分干部的家在柳州市区或在鹿寨县城,干部“走读”现象一度比较严重。针对这一问题,鹿寨县立行立改,大力整治干部“走读”,通过明察暗访,对存在“走读”的36名乡镇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,对1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告诫谈话。在整治的基础上,鹿寨县强化常态化督查,目前基本消除了干部“走读”现象。
“干部要衣带露水、脚沾泥土,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盼,才能密切干部与群众的联系。”鹿寨县委书记梁日春说。
(记者李斌)新华社南宁3月3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