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主测评是上级组织部门对各级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的重要方法,是考察干部的必经程序。民主测评结果的真实性、准确性、可靠性,不仅成为评价干部、给干部定格的重要依据,而且直接关系到各级党组织能否正确用人的大问题。因此,搞好民主测评,历来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所重视,对参加测评的对象和操作程序,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明确具体的要求。但笔者发现,在测评活动中,因组织者的操作所带来的误差却时有发生,而这一现象又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,有些同志甚至认为,决定民主测评结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参加测评的人员,而与组织者没有多少必然联系。这种极为片面和十分有害的认识,给民主测评的真实性带来了诸多隐患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
笔者认为,测评结果的准确程度,固然与参加测评的人员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,但与组织者的具体操作也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,有时甚至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在测评过程中,一旦参加测评的人员确定以后,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具体操作。组织者如果方法得当,工作到位,各个细节考虑周全,其结果可能更接近于真实性,反之,则可能出现不应有的操作性误差,使得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很难得到保证,最终导致用人失误。只要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影响测评结果真实性的诸多原因,就能从中发现由于组织者的水平、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自身方面的原因,导致的操作性误差占有相当的比例。所以,防止和减少测评中的操作性误差,尽可能地让测评结果更接近客观,应该成为我们广大组织人事工作者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。如何避免或减少民主测评中的操作性误差,笔者认为,主要应该注意如下四个方面:
一是场地宽松。民主测评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,也是参加测评的人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,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,需要参加人员以认真严肃的态度独立完成。给参加测评的人员提供较为宽松的场所,是搞好测评的基本要求。但一些组织者在确定测评地点时,却忽视了这一点,使得参加测评的人员“济济一堂”,相互干扰,相互影响,这往往给参加测评的人员造成心理上的障碍,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,使得他们在填写测评表时有所顾忌,很难做到独立完成,有时只能草草了事。对这样的测评结果在真实性上就要大打折扣,所以,组织者在测评前,应预先统计好参加测评的人数,尽可能地选择较为宽松的场地,以减少参加测评的人员相互干扰和影响,保证参加人员能独立自由地完成填表工作,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。
二是时间充裕。参加测评的人员虽然对被测者有一定的了解,但要求他们能够恰如其分地给其评判,也还需要一个简短的酝酿过程。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,一些组织者往往认为,参加人员毋须过多考虑,都能做到一挥而就,因此,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十分紧迫,有时甚至弄得参加者手忙脚乱,感到十分匆忙紧张。没有充裕的时间作保证,要想提高测评结果的精度是很难想象的。
三是要求明确。测评表中各个要素的真正含意是什么,如何正确填写都需要组织者认真细致地进行讲解,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。近几年来,一些地方开发了微机运用软件,对测评结果全部实行微机处理,不仅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,而且也更为科学、准确,但同时也对测评表的填写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,所以,组织者更应详细逐项讲清讲透,以免错填表格,出现废表。
四是统计准确。统计是测评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,也较为繁琐,需要有关操作人员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这项工作,做到一丝不苟,精确统计,防止出现差错。